光明区外墙验厂服务机构
外商验厂安全检测鉴定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住宅建设进入发展时期,在程度上改善了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深化和住房市场发展过程中,尚存影响改善居民住房状况和提高整体居住水平的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产业发展处处长刘美霞告诉记者,2006年1月至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40个重点城市的调查统计,批准上市的商品住房中套均建筑面积达115平方米,有15个城市的套均建筑面积高于120平方米。累计可销售住房中,120平方米以上套型住房所占比重,有24个城市超过50%,有16个城市套型面积8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不到总面积的10%。
“这种过度消费现象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当前社会经济承受能力是非常不协调的。近几年来,90平方米以下套型供应量占比不足20%。在提出90/70政策要求后,总体情况有较大好转,但调整步伐较慢,中小户型住房比重依然偏低。”刘美霞说。
刘美霞表示,除了住房结构不太合理,当前我国住宅建造方式大多采用现场砌(浇)筑、手工作业,工业化水平低,系统化的成套技术集成和整体水平差,劳动生产率低,住宅综合质量低。由于落后的技术和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物耗水平较高,因此较水平要耗费更多的自然资源。
刘美霞介绍说:“中国住宅建设,从土地占用来看,发达国家城市人均用地82 .4平方米,发展中国家平均是83 .3平方米。中国城镇人均用地为100多平方米;从用材来看,用钢量平均水平每平方米55kg,比发达国家高 出1 0 %- 2 5 %,水 泥 用 量 为221.5kg,每立方米混凝土比发达国家要多消耗80kg水泥。粗放的住宅生产方式,也导致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比较大。从能源消耗来看,住宅使用能耗为相同技术条件下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从水资源消耗来看,中国卫生洁具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0%以上。”
多位住房建设专家表示,目前在住宅项目开发过程中,只重经济效益,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重点技术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四新)的成果应用,重视程度不够;在住宅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不考虑长远因素,房屋的设计、布不合理,功能不齐全,科技含量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在住宅室内设计上,不是盲目追求大面积、忽视功能质量,就是结构设计缺陷多,布欠妥,使用不便,功能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造成面积浪费。